所有的举重若轻都是厚积薄发。

孩子的世界

最近接触到了一个早教APP,试听了下蒙台梭利的一本书:童年的秘密。

让我这个以前自以为是的家长认识到了在教育0-3岁的孩子的事情上,自己的很多问题。

比如:

1、孩子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学习,而往往家长很没有耐心,用自己的效率最大化来衡量孩子的行为。比如:家长要给孩子洗脸;孩子要自己拿毛巾,而后手一直摩挲着毛巾,在身上这里蹭蹭,那里蹭蹭,没洗好脸不说,连身上都被他自己弄得湿哒哒,还要家长给换。其实这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,孩子需要仔细品味毛巾的触感来认识毛巾这个物品,毕竟孩子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是新鲜的。

蒙台梭利女士的观点是:孩子0-3岁学习的东西,比他3岁以后的一生学到的都要多。这句话突然让我惊醒。我们可以不完全相信这句话,但是我们通过实践也能知道,0-3岁这段时间,孩子确实是要学会非常非常多的东西:从只知道求喂奶,到会抬头/翻身/坐/爬/行走/说话,无一不是这段时间学会的。我们还可以想象,孩子3岁基本学会了母语的大部分词汇,但是我们大人从10岁左右经过了20多年,说的英语还不如3学小孩花一年多习得的母语溜。

2、也是由于以上,孩子才需要绝对的专注力去重复学习一件事情。在孩子专注自己的事情时,家长不能打扰,甚至连一个眼神都是多余的。

比如我给了孩子一个碗,一把勺子,好多碎屑,一个直径3厘米的碗状球形。孩子就捣鼓从碗里把碎屑用勺子舀到小球里,再从小球里舀出来。虽然碎屑洒得到处都是,但是他专心致志,乐此不疲。如果不是最后奶奶在半个多小时后用一片苹果吸引了他的注意力,我想他可以自己玩个一个小时。

还比如试听中提到的,一个孩子在反复的拿开瓶盖,盖上瓶盖,一直重复,反复了42次。如果是大人,拧个两次就觉得够够的了,因为这是已经习得的技能,重复对于效率来说是阻碍,浪费时间。而孩子是正在探索世界里打开的新大门。这个孩子在终于重复完了42次之后,满意地离开,嘴角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,就好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。

3、成年人的误区,在于成年人将自己看作儿童的造物主,以自己的标尺衡量儿童的善恶。比如孩子某段时间喜欢朝地上扔东西,其实说不定是他在观察东西掉到地上的过程,正在自己摸索空间的概念。而如果大人立刻禁止,就打扰到了孩子的学习。所以不了解儿童的父母,会经常阻碍儿童的成长。

4、与儿童行走。

成年人的行走多是有目的的,而儿童(特指6岁以内)的行走是没有目的的,只是为了完善他的能力。比如你带他去博物馆玩,结果他只对博物馆某个地方的两层台阶感兴趣。跳上跳下,就是不去下一个展示目的地。家长这时候就应该充分尊重孩子。如果孩子连两阶楼梯都还征服不了,哪里有心思去观察对他们而言更深奥的文学历史呢?

5、玩具

孩子只有无聊的时候才会去玩那些精美的玩具。因为他首先要通过自己的不断重复去摸索身边的很多人事物。我们想象一下,他要在3岁左右就要基本熟悉这个世界,可知3岁以内,他从这个世界获取的信息量有多大。所以大人不需要买特别精美的玩具,而要用开放性的玩具去带领孩子了解这个世界。

6、儿童的爱

我们经常认为,我们给孩子的爱是更深的。其实不一定。对儿童来说成人令人尊敬的,成人的嘴唇仿佛是一个喷泉,儿童不断的从中学习需要用来表达的词汇。儿童乐于听成人的话,但是当成人让他放弃那些对他成长有利的本能时,他才会反抗。

评论
热度(5)
© 起早每一天 | Powered by LOFTER